2015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博士、威廉体育平台最新网站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青年教师齐钊老师在长安校区5214教室为哲社院学术活动月作了题为“社区•区域•历史——重新理解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术传统与研究特色”专题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教师、研究生等近百余人参加。
首先,齐钊老师对专题报告进行破题,反思既有的关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成果,并对未来中国社会学发展提出愿景。同时,对于燕京大学的历史阐述及图片的放映,生动的重现了燕京大学这所名校的辉煌。
报告中,齐钊老师结合图片对自己进行的相关研究作了一个总体的概述。在研究缘起方面,他通过讲述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兴趣、以及在本科学习期间对问题的探索展开演讲。他说中国社会学研究作为门“外来学科”在刚进入中国时受到英国功能论人类学的影响,之后美国芝加哥学派代表人帕克在对燕京大学进行访学时不同程度的推进了中国社会学的社区研究。从而使得中国社会学在民国时期分为以燕京大学为主要研究基地的北派和以中央研究院为主的南派。
关于这项研究的意义,齐钊老师明确提出我们要与既有研究形成某种对话,指出其偏颇与不足,又要有对学术史中的英雄史观加以反思。我们在对前人的研究中分析出当时社会学者的自觉意识和方法论觉醒,从而对当下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此外,在研究发现方面,通过从社区、区域以及历史三方面来理解中国社会学;在社区方面,齐钊老师通过讲述吴文藻的倡导及其员工所具体开展的社区研究以及赵承信提倡下的社区研究充分说明早期社会学人的自觉意识;在区域方面,列举了费孝通《亲迎婚俗之研究》和陈怀桢《中国婚丧风俗之分析》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地方志”进行统计分析;而在历史方面,列举了众多社会学研究著作,强调中国社会学应在与历史学有相应结合的同时要秉持一种主体意识。
最后,齐钊老师通过以上报告内容总结了以下结论:1、学术界呈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与误区。2、反思学术史中的英雄观背后的霸权。3、探究与理解中国的主体性意识。4、社区、区域、历史:理解中国的三种进路。5、中国研究的当代问题意识之重要。本场报告全面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燕京大学及中国社会学研究特色和传统,对未来有关社会学研究和学习提供良好的视角和方法。将哲社院今后的学术月活动推向高潮,引发大家更多的期待和关注。